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数学运算:对策分析类问题重难点讲解
2014温州公考交流群 222420441
对策分析类问题在国考行测中属于高难度的题型,不仅涉及知识面广,且解题思路较为繁杂。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一难点,中公教育将对策分析类问题按考查方向的不同,分为三类:数据分析、统筹问题、推理问题,逐一进行详细讲解。
一、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类题目通常给出一些限制条件,在这个条件下数据分布有多种不同组合。题目往往是求这些数据组合的极端情况,其本质是讨论数据的离散性。极值一般存在于离散性最差的那种情况。
数据的离散性:(1)常数列(各项相等)离散性最差;(2)若各数不相同,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离散性最差。
【例题1】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
A.10 B.11 C.12 D.13
中公解析:要使分得毕业生人数最多的行政部门人数最少,则其余部门人数尽可能多,即各部门人数尽量接近(可以相等)。从人数最少的选项开始验证,当行政部门有10人时,其余各部门共有65-10=55人,平均每部门人数超过9人,即至少有1个部门人数超过9人,与行政部门人数最多的题干条件不符。若行政部门有11人,其余部门总人数为54人,每个部门可以是9人,满足题意,选B。
二、统筹问题
统筹问题研究的是怎样安排使总用时最短,或总效率最高。历年国考行测中涉及的统筹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黑夜过桥问题、排队问题、任务分配问题、物资集中问题、货物装卸问题。
1.过桥问题
过桥问题一般是多个人或者多个动物需要过河,由于过河时间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最终过河时间最短。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则:(1)尽量让时间相近的两个人一起过桥;(2)让对岸过桥时间最短的人返回。
【例题1】毛毛骑在牛背上过河,他共有甲、乙、丙、丁4头牛,甲过河要20分钟,乙过河要30分钟,丙过河要40分钟,丁过河要50分钟。毛毛每次只能赶2头牛过河,要把4头牛都赶到对岸去,最少要多少分钟?
A.190 B.170 C.180 D.160
中公解析:甲乙先过河,甲返回,用时30+20=50分钟。丙丁过河,乙返回,用时50+30=80分钟。甲乙过河,用时30分钟。最少要50+80+30=160分钟。
2.排队问题
在这类问题中,通常有若干人排队做某事,要求合理安排顺序,使这几个人排队等候和完成事情的总时间最少。
【例题2】A、B、C、D四人同时去某单位和总经理洽谈业务,A谈完要18分钟,B谈完要12分钟,C谈完要25分钟,D谈完要6分钟。如果使四人留在这个单位的时间总和最少,那么这个时间是多少分钟?
A.91分钟 B.108分钟 C.111分钟 D.121分钟
中公解析:时间越短越靠前,因此谈话顺序为DBAC,停留时间为6×4+12×3+18×2+25=121分钟。
3.任务分配问题
在分配任务时要做到人尽其用,因此让“相对效率”高的人去做他擅长的事才能确保整体效率是最高的。这类问题有诸多变形,分配原则来自对该问题涉及的核心公式的分析。
【例题3】一个产品生产线分为A、B、C三段,每个人每小时分别完成10、5、6件,现在总人数为71人,要使得完成的件数最多,问:71人的安排分别是( )。
A.14∶28∶29 B.15∶31∶25
C.16∶32∶23 D.17∶33∶21
中公解析:从中公的命题分析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作安排问题,首先要明确工作的目标,其次要弄清任务安排的关键点。
4.物资集中问题
这类问题通常是:在非闭合的路径上(线形、树形等,不包括环形)有多个“点”,每个点之间通过“路”来连通,每个“点”上有一定的“货物”,要求合理安排把货物集中到一个“点”上,使得所需的运费最少。或者有一定人数,要求合理设置一个站点,使得各“点”上的人到站点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解决问题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方向:路两侧物资总重量小的流向总重量大的(本法则只适用于非闭合路径中,与各条路径的长短无关)。实际操作中,应从中间开始分析,这样可以更快得到答案。
5.货物装卸问题
如果有M辆车和N(N>M)个工厂,所需装卸工的总数就是需要装卸工人数最多的M个工厂所需的装卸工人数之和。(若M≥N,则跟车人数为0,把各个点上需要的人相加即为所需要的总人数)
【例题5】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那么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则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多少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要求?
A.26 B.27 C.28 D.29
中公解析:有3辆汽车,最多有3个工厂同时卸货,即要保证满足各厂装卸要求只考虑需要人数最多的3个工厂同时卸货需要的人数即可。所以至少需要7+9+10=26名。
三、推理问题
推理问题复杂多变,但都是从给定或隐含条件入手进行推理。把题干给的每一个条件都理解清楚很重要,在每个条件都分析清楚仍不得要领的情况下,要着重分析问题背景隐含的条件。
1.利用题干条件推理
大部分推理问题可根据题干条件直接推理,推理过程需要做简单计算,合理运用代数工具可简化推理过程。
【例题1】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个数,位于对面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小张能看到顶面和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和为18;小李能看到顶面和另外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的和为24,那么贴着桌子的这一面的数是多少?
A.4 B.5 C.6 D.7
中公解析:小张与小李看到数字之和为:顶面数字的2倍+四个侧面数字之和=18+24=42。由于对面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四个侧面数字之和为13×2=26。则顶面数字为(42-26)÷2=8。贴着桌子的底面数字为13-8=5,选B。
2.利用隐含条件推理
在一些较难的推理问题中,线索隐含在题目背景中,找出这个切入点需要对问题背景比较熟
【例题2】小赵、小钱、小孙一起打羽毛球,每局两人比赛,另一人休息。三人约定每一局的输方下一局休息。结束时算了一下,小赵休息了2局,小钱共打了8局,小孙共打了5局。则参加第9局比赛的是( )。
A.小赵和小钱 B.小赵和小孙
C.小钱和小孙 D.以上皆有可能
中公解析:从中公的命题分析来看,三人约定的游戏规则就是本题的推理规则,应该从理解游戏规则开始。
“每一局的输方下一局休息”,由于每局都会有一个人输,所以相同的两个人不会连续比赛两场;任何一人也不会连续休息两局。还有一点,某人打的总局数等于他和另外两个人分别打的局数之和,某人休息的局数就应该是另外两个人打的局数。
因此{钱vs孙}=2。小钱共打了8局,那么{钱vs赵}=8-2=6。小孙共打了5局,{孙vs赵}=5-2=3。3人总共打了2+6+3=11局。小孙休息了6局,由于休息不能连续,则两次休息之间至少间隔一场,则只能是1、3、5、7、9、11这6局,也就是第9局小孙在休息,小钱和小赵在比赛,本题答案为A。
常见问题
我要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州中公教育
(ID:wenzhouoffcn)
专注温州公职类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