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15.07.24)
2015年7月24日温州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
1.()的历法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最早的历法。
A.商代 B.战国时期 C.明代 D.民国时期
2.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完全平等,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A.正确 B.错误
3.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B.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受社会消费水平支配
C.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及货币流通速度有关
D.同一地区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是恒定不变的
4.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程序,即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 ()
A.正确 B.错误
5.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属于禁止结婚条件的有()。(多选)
A.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B.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C.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D.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6.下列自然人中可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有()。(多选)
A.具有行动能力的残疾人 B.年龄已满16周岁的人
C.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尚未完全丧失辨别能力的精神病人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解析:商代的历法被称为阴阳历,是迄今为止已知的较为完整的一部最早的历法。故本题答案选A。
2.【答案】A。中公解析: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完全平等,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根据权利义务的承受情况,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享受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主体。故本题说法正确。
3.【答案】C。中公解析: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因素主要有:①参加流通的商品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所以C对。B错。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答案】B。中公解析:《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是两个顺序,而不是两个程序。故本题说法错误。
5.【答案】BC。中公解析:《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
6.【答案】ABD。中公解析:具有行动能力的残疾人犯罪可能成为犯罪主体,但是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所以,B选项正确。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因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因而不能成为犯罪主体。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微信公众号:温州中公教育
(ID:wenzhouoffcn)
专注温州公职类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