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行测每日一练(2015.06.26)
2015年6月26日温州事业单位考试基本素质测验|行测每日一练:
1.相对于政府公关,民间外交更具柔性,传播内容和载体更易于被接受,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前,越来越多外国民众来华参观访问,中国越来越多的公民走出国门,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使普通公众更易影响舆论。因此要因势利导,通过新闻媒体、社区组织、民间社团等渠道,引导国内公众主动配合公共外交,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维护国家形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民间外交与政府公关的差别
B.民间外交在国际交往中的意义
C.应引导民间外交积极发挥作用
D.媒体应在国际交往中正确引导公众
2.收入分配是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的结果,因此,改革收入分配,其实质就是改革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政治经济政策及其相关制度。收入分配改革,从严格意义而言,并非是“均贫富”的改革,而是使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更加靠近公平、公正和正义的改革,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平等发展机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改革。有了起码的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有了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发展机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
B.收入分配改革的背景
C.什么是真正的社会公正
D.什么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3.偶然性在心理学中扮演的角色时常被外行人士甚至临床心理从业者忽略。人们很难意识到,行为的变化有一部分是随机因素引起的,因此心理学家不应自诩能够训练每一个案的行为。心理学的训练应该是概率性的,表示自己可以在个体层次上进行心理训练,是临床心理学家常犯的错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的行为发展变化具有偶然性
B.心理学的训练是对行为的总体训练
C.目前对人类行为训练的准确性还不高
D.临床心理学家更擅长对个体进行心理训练
4.焚香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熏香,古代文人雅士也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炉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了以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汉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元末明初,原先其它材料制成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则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宗教对于香炉制作技术的影响
B.焚香习俗逐渐淡出礼仪的原因
C.香炉制作材料的发展演变过程
D.宣德香炉的制作及其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民间外交相对于政府公关的优势,然后指出普通公众在当前背景下对舆论的重要影响,最后由“因此”进一步强调应引导公众发展民间外交。C项是对“因此”后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当选。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改革收入分配,其实质就是……”,然后下文对此进行进一步说明。由此可知,文段围绕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展开论述,A项当选。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由文段中六次出现的“心理”可知,文段论述的话题应与此相关,正确答案中应包含此关键词,据此排除A、C项。D项与末句的“心理学的训练应该是概率性的,表示自己可以在个体层面上进行心理训练,是临床心理学家常犯的错误”表述矛盾,排除。B项是末句的同义转述,本题答案为B。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文段首先由中国古代焚香的习俗引出“香炉”这一论述对象,然后简单介绍了香炉制作材料的演变过程,最后落脚到明宣德年间的铜香炉制作的巅峰上。基于话题统一的原则,下文最可能继续围绕“明宣德的铜香炉”展开,D项与此衔接最紧密,当选。B项完全脱离了“香炉”这个中心话题,排除。A、C项内容在文中已有所阐释,也可排除。本题答案为D。
-
微信公众号:温州中公教育
(ID:wenzhouoffcn)
专注温州公职类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