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温州公务员考试之国考-如何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合适的岗位
【学员问】
如何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合适的岗位?
【浙江解答】
公务员报考不单纯是一次考试,而是一次职业选择,由于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对于一些人,几乎是一生的选择,一生的职业。所以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需要站在更高、更远的一个角度思考相关问题:在面对浩如烟海的职位,面对众多的约束条件,面对只有短短几天的报考时间,考生应该如何选择?应如何把握职位?相信这是令很多考生纠结的问题。在实际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相应问题:
一、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明确
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失败,与期望值过高、就业取向过于单一有关——正由于多数人求职同向化,才导致了多数人求职不成功。一些用人单位历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五宗罪”—— 工作态度不端正、动手能力差、缺乏基础和专业知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再学习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不高,这与大学生职业规划偏差甚至没有规划,求职取向趋同,以及学习勤奋程度和工作努力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同时,大学生按同一模式思考问题、按同一模式选择人生,也反映了大学办学模式的同质化、人才培养方式的同质化,所有大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差不多,结果教出来学生的素质和思维模式也差不多。这从根源上提出了教育发展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大学对于学生,应坚持差异化培养,打造出适应社会不同需求、专业能力突出和个性鲜明的人才;大学生对于自己,则要善于差异化求职,脚踏实地设计出符合自己情况的职业生涯路线图,明确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丰富和提升自己,不仅保证公考报名阶段的顺利通过,也保证一生所有的求职行动,都能如愿以偿,取得成功。
我们必须承认,公务员岗位和其他的360行一样,有不同的岗位差别。某些岗位,要求公务员耐得住寂寞。公务员绝不是人生职位的顶点和终点。它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变数的起点,如果把进入公务员行列作为事业的保险箱,那就大错特错了。广大的考生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结合职位和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公务员之路。
二、了解报考的职位特点,形成个性职位库
公务员职位大概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一)综合管理类职位: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以外的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这类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综合管理类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二)行政执法类:指行政机关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这是行政执法职位的本质特征。具有下列特点:一是纯粹的执行性。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不具有研究、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这一点与综合管理类职位区别尤为明显。二是现场强制性。依照法律、法规现场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强制和稽查。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质检、环境保护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当然,这些只是较为宏观的分类介绍,每一位考生需要结合自己报考的具体职位,通过查相关网站及其他途径对自己报考的职位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形成自己的个性职位库。比如报考时大家在职位表中可以看到(1)部门(2)职位(3)人数(4)层级(5)类别(6)专业(7)年限(8)学历(9)学位(10)政治面貌(11)基层服务(12)专业考试(13)面试比例(14)工作地点等指标,我们把它们称之为约束条件,用来强调这些指标的作用不仅是表明职位的属性,还具有筛选职位的性质。
我们把这些指标进一步分为硬约束条件和软约束条件,其中硬约束条件是指考生个人的客观条件,符合就有资格报考,不符合的就只能直接抛掉,比如,(6)专业(7)年限(8)学历(9)学位(10)政治面貌(11)基层服务等。我们可以先用硬约束来做一个“粗选”,删除我们没有资格报考的职位,或者在职位表中用彩色底纹标出我们适合的职位,这样就可以形成适合自己职位的“个性职位库”。这一步,很多同学都能想到,但很少有同学在职位表中这样操作,其实,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有了它,就可以不用再看其它职位,大大减轻了同学的负担。
与此同时,我们要进行软约束指标排列,所谓软约束指标主要是指同学可以通过主观意愿选择的指标。比如,(1)部门(2)职位(3)人数(4)层级(5)类别(12)专业考试(13)面试比例(14)工作地点,(15)职业声望(16)薪酬待遇(17)考试难度(18)发展空间等等。考生报考时通常最容易受影响的指标是后三者。可以说软约束跟我们未来发展(部门、发展空间)密切相关,跟我们的生活(薪酬待遇、职业声望等)密切相关,如何处理至关重要。
建议考生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进行排序,是把上面的软约束条件从前到后排出次序。比如,有的考生在“个性职位库”中把“招录人数不少于30人、笔试分数不高于110分”作为第一,第二位选择条件,则很快就会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位。
软约束指标排序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判断,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价值链”。比如,一位考生曾经坚定对我讲,除中共中央办公厅外其它的职位都不考虑,他就是把“部门”这个软约束作为自己认知价值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软约束指标排出了顺序,填报的工作很快就能完成了。但是,对于更多的考生来讲,这条认知价值链并不会只有一环。通常,报考热门职位的考生是把部门和待遇作为自己的认知价值链里比较靠前的一环,因为这些热门职位的共同之处就在于:系统的待遇很好。接下来,我们还能看到,报考部门、职业声望、薪酬待遇以及发展空间也是形成这些热门职位的原因。
那么如何确定形态较复杂的认知价值链呢?就是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要就业,还是要发展?如果单单是从就业来考虑,那么就可以把考试难度放在首位;如果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就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考虑职位的发展空间了。诸如此类的考虑,还有很多,比如,我是要专业为主,还是要岗位为主?搞清楚自己的需求,确定了自己几个满意的职位,接下来就是等待、观察,选择有利报考时机。
三、符合自己的能力、性格要求,综合选择
很多同学都是凭借自己对职位信息表的文字描述,对未来的职位产生了不切实际的联想。其实现实工作和职位信息表描述的差异可能较大。请看看以下的真实经历:
小A走上公务员工作岗位才发现,现实中的工作并非自己原先的想象,工作环枯燥、单调,每天重复性劳动,缺少创意。
小B的工作岗位需要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正是她内向的个性所不擅长的。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本来是可以避免,那就需要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与职位的匹配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一)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要求
综合管理类职位需要很高的统筹协调能力,对一个人的能力要求比较全面。丰富的知识是基础,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能力,要求任职者具备优秀的思维能力,果断的判断能力,工作内容丰富,当然挑战也会不少。报考此类的考生,性格最好不要过于内向,喜欢挑战,乐于接受新事物。
(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要求
行政执法类职位最为强调贯彻执行能力,政治素质要高,能够准确的理解组织的目标上级的工作意图,相对而言,对任职者的综合协调能力要求有所降低,但是一定的知识总是不能或缺的。报考此类的考生,需要果敢、坚强的性格,不怕吃苦,能与群众很好的交流,乐于奉献。
当然,无论报考哪一种职位,都需要一般性的知识、能力,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任何一个职位都是需要的,沟通无处不在;其他诸如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等,当然都是大家应该不断提高的方面,因为这些能力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
四、理论上的最佳报考时机
在哪一天报考有什么区别吗?哪天是最佳的报考时机?
通过我们对近几年报考实况的研究,我们发现,报考的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报考的最后几天。因为经过前期的观察和准备,从倒数第四天起,考生们就开始陆续报考自己经过慎重考虑确定的职位了,到了倒数第三天的时候,报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倒数第三天报考可以确保在最后一天申报结束之前通过审核,即使审核出现问题也能有调整的余地。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倒数第三天为选报最佳时间,那么,其它时间只需要适当看职位申报情况既可以了。
从总体上来说,公务员报考是一个共性见之于个性的过程,考生既不要碰运气,也不要认死理,它有着科学、理性的过程,考生朋友如能按照上述的几个步骤进行操作,就能冷静客观迅速的完成您的报考,从而留出更多的精力和经历在复习上,因为,决定命运的最终还是考试成绩。最后,中公教育祝愿大家都能够在今年的国考中金榜题名、梦圆公考。
常见问题
我要咨询-
微信公众号:温州中公教育
(ID:wenzhouoffcn)
专注温州公职类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